网站首页 中心介绍 景点推荐 宾馆酒店 旅游购物 交通信息 优惠活动 精品线路 联系我们
  • ·招聘暑假工 (2016-04-29 )
  • ·天柱山景区换乘通告 (2013-04-16 )
  • ·关于大龙窝索道运营的公告 (2013-04-16 )
  •  
  • 优惠活动
  • 新闻动态
  •  
    当前位置: 主页 > 优惠活动 > 新闻动态

    潜山县:水吼乡村游 “风情”映“美好”

    时间:2013-03-22 访问人数:
    山水相映的滨河公路,鱼贯而行的自驾车队,徐徐进出的旅游大巴,熙来攘往的都市游人——这样的旅游场景出现在潜山县水吼镇。该镇今年1—11月接待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00万元,同比增长22%和35%。其中白马潭漂流、天柱山卧龙山庄客流旺盛,年接待量和经营性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水吼旅游不仅是天柱山大旅游的重要补充,而且有效地为主景区分流游客,促进了全县旅游的平稳有序发展。” 潜山县委书记卓晓静说。

      “山门”洞开,乡村游活起来

      “七山一水二分田,砍树换得油盐钱”,这是马潭村旅游筏工师傅方其发对10年前当地山区农民日常生活现状的深刻印象。2001年,悄然兴起的白马潭漂流依托天柱山艰难起步,在低质低价和无序竞争的夹缝中“飘泊”前行,最高峰的一天仅接待游客不足60人,5元钱一张的漂流门票几乎管不了筏工的工资,但即便如此,黄金河段的“天险河”漂流却依然像一把神奇的金钥匙,慢慢开启了紧闭已久的“山门”,使偏远寂静的山村里好风飘进来,水声响起来。紧随其后的水吼村半岭组农民也壮起胆子集资入股,决意要把家门口的周初古战场开发成“天龙关攀岩基地”,而介于“天险河”与“天龙关”之间的栗树大沙滩,一个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初期构想也同样在期盼发展的水吼山区干群中火热酝酿,呼之欲出。

       十年探索,十年拼搏;十年实践,十年收获。昔日呀呀学步的水吼镇乡村旅游在“旅游兴县”和“生态立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天柱山西麓、潜河中上游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叫响了潜山乡村旅游的“水吼”品牌,全镇景区年接待游客由最初的三五百人逐渐攀升到现在的15万人次,10余年累计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亿元,其间相继获得安徽省首批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全省第二批红色旅游乡镇等荣誉称号。

      “以前,只能靠砍山毁林过日子,或是出门打工赚点辛苦钱,现在却能在家门口当上导游讲解员,与游客说说唱唱地互动分享生态体验,还能够早早晚晚地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不误农时地耕田种地,拿固定工资,当新型农民,这样的乡村生活我们当初连想都不敢想。” 水吼镇四十出头的村姑导游胡荷兰说。今年国庆黄金周,天柱山旅游格外火爆,来水吼乡村景区休闲度假的客人也特别多,“我一周之内就为游客表演攀岩技艺100多次,还顺便在旅游市场卖掉两百多斤板栗、柿子、茶叶等山货土产……” 天龙关女子攀岩表演队的徐大姐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旅游业,山区农村经济哪有这样活泛呢!”

      据悉,水吼旅游已为当地农民提供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200多个,旅游高峰期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的男女村民达1500多人,旅游服务者当中年最高收入的可达七八万元,农民旅游筏工师傅年最低收入不低于1.2万元,全镇近20家农家乐餐馆已安全接待游客30万人次,涌现出徐师秀、方卫兵、李新建等旅游餐饮业致富大户,还涌现出众多的围绕旅游兴产业的多经能手,相继建成颇具规模的板栗、茶叶、瓜蒌、竹荪、黄秋葵以及花卉苗木等生产基地,以旅促农、以农兴旅、文旅融合的发展态势在全镇日渐形成、虎虎生威。

      “风情”打造,乡村美起来

      “新旧村庄两重天,花园广场好休闲,路灯公厕都配套——变迁!”…… 一首新编的农家“三句半”在水吼镇乡村舞台上唱响走红,道出了山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喜悦心情。2010年,该镇燕窝组农民齐聚大樟树下,按下56只鲜红掌印,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规划引领、社会参与的前提下,率先开始“就地改造型”的村庄整治并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被称为新农村建设的“燕窝样本”。之后的黄龛渐水湾、天堂、横中、马潭、水吼等村也趁势而上,一场深受农民拥护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攻坚战在水吼镇21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拉开序幕,并融入全县深入推进的“旅游城市、风情小镇、美好乡村、幸福家园”的建设热潮。

      把村庄整治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是水吼的一大特色。千年古镇水吼岭,是早期徽商凭借300里皖水潜河经营大宗货运的水陆枢纽,更是皖西南土地革命的风暴中心和抗战游击区,也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境内有周初古战场、千年石板街、百年老码头、石河乡农会暴动旧址、和平红军修械所、天堂水文纪事砖刻、白马潭古航道“纤夫脚印”等众多人文遗迹。水吼山川秀美、河谷深切、天蓝水碧、空气清新,但生态美景却在漫长的一段时期内遭遇转型期农村环境“脏乱差”的严重困扰。而这一切都在3万多水吼干群建设旅游强镇的生动实践中“回黄转绿”、焕发新姿,各种优质资源正被有效地深度挖掘和整合,并转变为内涵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优势。

      事实上,5年来水吼镇乡村旅游业已然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天龙关、白马潭、观光园等招商引资项目的成功落地,新版《天仙配》在水吼主景地的精彩拍摄,天柱山-白马潭漂流泼水节的盛大举行,卧龙山庄等星级农家乐的晋级评定,镇域旅游道路的拓宽降坡、硬化与延伸,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的“燕窝样本”、“渐水湾效应”,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天堂水墨木潭小区、皖西南徐氏文化园、水吼风情园等一系列同步推进的亮点工程,在筑牢民生之本的同时,也使得水吼旅游品位提升、形象重塑,在省内外的赢得更广泛的关注度、知名度和美誉度,特色品牌力量日益形成。

      就在前不久,一个关乎水吼镇乡村旅游业全新功能定位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首次在镇村干部会议上进行公开展示和热论。镇党委书记江毅和镇长彭林明确指出,蓬勃兴起的水吼旅游业要在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知难而上,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只有乡村美起来,环境好起来,游人才能多起来,产业才能强起来,群众才能富起来。

      “如今路宽了,路灯亮了,村庄美了,环境好了,来我家吃农家饭的客人也比去年多了好几百人……” 黄龛村退休教师葛建清说。村庄整治焕发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农家乐也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村里还成立了传统的龙狮灯会、腰鼓队、秧歌队和女子广场舞蹈队,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同健身健美的时尚文化和谐交融,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以漂流、攀岩、跑马、户外拓展、野炊露营和村庄农家乐、农家餐为主打品牌的水吼乡村游,一跃跨入安徽乡村旅游大镇和生态旅游强镇的先进行列。

        皖水明珠,天柱情侣——全新定位的水吼乡村游,在深入推进的美好乡村建设中让“风情”辉映“美好”,活力日益彰显。(转自安徽旅游政务网)
    潜山县:水吼乡村游 “风情”映“美好”(图1)

     
    Copyright © 2013 天柱山自驾游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6.0以上版本的IE来访问本站
    技术支持:炫乐科技